云飞百科

云飞百科

法国为何退出北约其中有什么内幕 法国退出北约的背景和影响

历史常识 0

戴高乐当选总统,为什么要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二战期间,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主导着世界格局的走向,俗称“三巨头”而引领法国恢复大国地位的戴高乐,也渐渐地走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在二战即将结束时,罗斯福突然病逝,没有看到二战胜利结束,可谓是遗憾。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1945年7月丘吉尔在首相竞选中落选。同年11月,戴高乐当选为法国。丘吉尔在给戴高乐的贺信中,借用普卢塔克一句名言:“对伟大人物忘恩负义,这是强大民族的特点”,接着他又表明:“普卢塔克说错了。”

然而,普卢塔克没有说错,不到2个月,戴高乐宣布辞职。

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事平息。被奴役4年的法国,在戴高乐不屈的抗争下,不仅取得了法兰西民族的自由解放,而且重新跻身于大国行列,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尽管戴高乐拥有崇高的橘闹威望,但现实却让他越来越失望。

首先,对外政策的变化,遭到民众反对。在战时,戴高乐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恢复法国的独立和法兰西民族的尊严,但战后,受美国、英国的影响,他更在意海外殖民地的归属问题,从而失去一贯独立的对外政策,引起了民众的不满。

其次,政府管理议会的想法落空。按照戴高乐的设想,法国实行总统制,总统由人民直接投票选举,并由总统组建议会,充分表达人民的意愿。但制宪委员会取消法国总统的权力,规定总统由议会选举,政府只听命于议会。这让他很失望。

更让他失望的是,各种政治势力旧病复发,相互勾心斗角,反对他的一些政党势力日益扩大,戴高乐与议会的矛盾愈发激烈。他提出的全民公投提案,遭到各路政党的反对,向来不屈服的戴高乐宣布辞职。但没有人挽留他,就像丘吉尔一样,他被抛弃了。

要知道,只有55岁的戴高乐,正是精力充沛、大干事业的年龄,却选择了辞职。尽管媒体都以遗憾和痛惜的语言报道了这则新闻,认为他是逃避困难,但从其声明中可以看出,他辞职并不是逃避困难,而是表达了对当时法国政界的不满。

辞职后的戴高乐,几乎过着隐居生活,撰写回忆录。新政府准备将其战时临时准将衔提升为元帅,被他婉言谢绝。也就是说,他退休后只能享受上校待遇。同时,他拒绝接受政府颁发的各类奖章,甚至杜鲁门送他的飞机,也献给了空军。

那么,戴高乐与丘吉尔退出政坛有什么不一样吗?

如果说他们俩人谁更像政治家、政客,想必大家会说是丘吉尔;如果说谁更直来直去,没有太多手腕,恐怕非戴高乐莫属。作为军人出身的戴高乐,举止言谈中没有太多的圆滑、世故。因此,他们退出政坛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一是,方式不一样。丘吉尔是凭借战时首相踏入政治舞台的,成为二战中欧洲坚持抵抗的象征。他对自己能够继续当选为首相,可以说是信心满满、志在必得。殊不知,竟然竞选失败,被民众抛弃。而戴高乐则是主动提出辞职,被议会抛弃。

二是,倡导的施政理念不同。战争结束后,丘吉尔继续坚持“军事建国”,不放弃对殖民地的管理,与民众希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意愿不符合。而戴高乐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改革旧有体制,遭到各路政党、议会的反对和抵制。

更明显的区别在于,丘吉尔表现出来的权力欲望更强烈。由于“一时大意”落选的丘吉尔,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一方面接受福利国家的理念和制度,和漏另一方面利用经济不景气和冷战后东、西方对立的影响,凭借政治手腕再度成为英国首相。

反观戴高乐,却没有太多政治野心。尽管也曾创建法兰西人民联盟,参加竞选,但没有什么手段,惨遭失败。一段时期内,他四处游历,多次前往非洲和太平洋法属殖民地,他的生活显得格外平静,但他仍然关注时局。

直到13年后,通货膨胀严重,预算开支失衡,经济形势为严峻;以及内阁不稳定和阿尔及利亚问题,导致法国政体面临严重的危机。来自各界的政要和民众都希望戴高乐复出,救国家于水火之中。在人们的期盼下,戴高乐重新执政。

上台后的戴高乐,大刀阔斧的改制,坚持独立外交。

1959年1月8日,戴高乐宣誓就任法国总统。在青年时期,他就反对政府职能被弱化,“杂乱无章”的议会制等不合理的政治体制。战后,他曾进行变革,但与“顽固派”的抗争中,他“被迫”辞职。现在,他要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支持原属殖民地独立。二战结束后,唤伍烂掀起了一场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的热潮,阿尔及利亚也不例外,但却遭到法国的镇压,引发全世界的不满。戴高乐上台第一步就是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并签订友好协议。

其次,坚持独立外交,不做冷战“牺牲品”。为了减少美、英两国的影响,戴高乐一面积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实施财政改革,发行新法郎,取消关税壁垒,使法国的产品面向欧洲竞争市场,拉动了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力主张继续推行核武器研发,增加话语权,并拒绝美国的控制和监视,逐渐撤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时,他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倡导建立一个欧洲人的欧洲,并以此摆脱冷战时期形成的两对立,提高法国地位。

更重要的是,戴高乐提出采用普选方式直接选举共和国总统。尽管提议遭到议会和政界人士的强烈反对,但他依然根据宪法赋予他的权利将议会解散。,法国人以62.2%的大多数赞成,通过了这项提议。

也是众望所归,1965年,法国举行了首届总统普选,戴高乐以54.8%的选票击败对手,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他组建议会,将政府的权力化,并在重大决策上,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寻求民众的支持。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法国经济结构日益走向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戴高乐再一次“挽救”了法兰西,他在外交政策上,始终坚持拒绝屈从于任何外来势力,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这一政策,即使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依然影响着法国。

不管怎么说,戴高乐不惜以辞职也要坚持自己的观点,符合他的性格,但从战术上来讲,“以退为进”确实让他成功实现了他毕生的愿望。看来,关键时候,法国人没有忘记他,因为他心里只有法国。

大家认为呢?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戴高乐》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法国为什么脱离北约?

1959年戴高乐出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对外执行独立的民族主义政策,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他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主张西欧联合,摆脱美国的控制,放弃在美国主持和领导下的大西洋集团。

戴高乐先后对美英表示:法国应和美英一样承担起它在世界上的责任,要求修改北约章程,建议在北约内搭薯建立三国指挥机构,否则法国就保留修改公约或退出该组织的权利。美英拒绝了戴高乐的建议。戴高乐于1959年3月宣布法国的地中海舰队不受北约指挥。6月,美国要求在法国设置核武器遭到法国拒绝。法国还迫使美国撤出它在法国的核弹及携带核武器的轰炸机。同时法国政府积发展自己的核力量,1962年6月法国政府提出耗资300多亿法郎的《军事装备计划法案》,其中60多亿法郎用来建立核打击力量。1962年法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为了与美国对抗,法国还加强了同欧洲国家的关系,同苏联东欧改善关系,知尘者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1963年法国政府宣布大西洋舰队不受北约指挥。1964年召回了在北约海军司令部任职的全体法国军官。1966年3月,戴高乐致函美国总统约翰逊,要求正式退出北约各军事机构,并宣布在7月之前撤回受北约指挥的法国军队,同时还取消了北约军用飞机在法国过境兄档和降落的权利,限令美军及其基地在一年内撤出法国。7月1日,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体化军事机构。10月,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委员会。北约总部从此由巴黎迁至布鲁塞尔。

戴高乐在当选法国总统后,为何胆敢与美国叫板退出北约?

因为当时的美国重心不是在当时的一个法国,当时美国中心是在德国和英国这些国家,因为在战后美国要扶持这些战后国家,想用这些国家来牵制当时的苏联,所以当时法国敢退出当时的北约。另外一个原因是,法国后面还有苏联的一个支持,苏联当时也是能够匹敌美国的大国,有了苏联的支持陪高,自己当然也敢和美国进行一个叫板,退出北约。

首先个原因是在当时的二战以后,美国的中心是在发展战后的德国,还有英国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当时是得到美国的一个大力支持,发展的经济文化,还有一系列的军事。肯定是无暇顾及当时的一个法部的一个发展,而法国的话,他们是没有得到太多美国的知识。所以说在之后成立北约同盟国,而法国它却要退出的原因就是法国想要脱离美国的控制,不想成为美国的俘虏。

然后第2个原因是苏联的一个支持,法国的一个发亩派展。在当时局势处于两动荡的时期,苏联和美国两个国家一直在竞迅乱贺争世界大国和世界强权的位置,而当时的德国就是美苏争霸所形成的局面。而法国后面也正是有着一部分的苏联支持着法国的一个发展,所以说他当时也就想着,毕竟自己背后也有着苏联的发展,那么有了苏联的发展就不太需要美国的一个扶持,而且美国的扶持也只是使用一个傀儡政治。

还有一个原因是戴高乐和苏联的国家主席有着密切的联系,两个人曾经是密友之交。所以说在之后,戴高乐会敢于退出北约也正是他之前受到了苏联主席的一个接见和带优势对待。他想萌生出一股退后想法,毕竟自己接受过苏联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