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调元是哪个朝代的
1、清代。李调元(1734年12月29日-1803年1月14日),字美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四川罗江(今属德阳)人。他是清代四川戏曲理论家、诗人,与张问陶(张船山)、彭端淑合称“清代蜀中三才子”。
2、李调元(1734年12月29日——1803年1月14日)中国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字美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罗江(今四川德阳市市)。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由吏部文选司主事迁考功司员外郎,办事刚正,人称“铁员外”。
3、应该是天下名酒皆尝尽,下句是却爱绵竹大曲醇。原句出自于清朝李调元的《函海》。清朝乾隆时期,翰林院庶吉士李调元是绵竹邻县罗江人,他也曾把绵竹酒带到北京去。据说和珅最喜欢绵竹大曲,经常求李调元送给他。
4、作者:李调元诗名:由白塔灞渡东津朝代:清全文:出郭眄遥岑,过渡得佳境。长风走溪声,落日横塔影。入林路愈细,村口光耿耿。彷佛别有天,鸡犬自闾井。不见打鱼人,但见钓鱼艇。
5、李调元,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戏曲理论家。字羹堂,号雨村,晚年又号童山老人、童山蠢翁。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历任广州学政、直隶通永道。曾得罪权臣和珅,充军伊犁,后以母老赎归。
元宵古诗的作者是李调元。(调)怎么读?
李调(tiao)元(1734年12月29日——1803年1月14日),中国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字美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1734年,李调元生于四川罗江(今属安县宝林镇)。
“李调元,字羹堂。在四川,我们喊调(tiáo)羹,他的字里有‘羹’,调肯定是读tiáo。如果读diào,那就应该是跟音乐有关系了。”不过,也有不少人读为李调(diào)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