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舞蹈的西周时期
西周强化乐舞的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把传统乐舞和当时新刨制的乐舞加工整理,名为“六舞”或“六代之乐”,其中有:《云门》《咸池》《韶》《大夏》《大濩》《大武》。
帔舞——彩绸舞 羽舞——羽毛舞 皇舞——五彩羽毛舞 旄舞——牛尾舞 干舞——盾牌舞 人舞——长袖舞 (3)散乐,是指民间乐舞。(4)四夷之乐,周边部族的乐舞、歌曲。
在这个时期,礼乐制度逐渐形成,并成为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手段。随着礼乐制度的不断发展,舞蹈也逐渐融入了礼乐教化的体系中。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对舞蹈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舞者执盾牌而舞,用以祭山川;《人舞》是徒手舞,即宴席歌舞。;六小舞;主要用于培养贵族子弟文化修养和强健身体,也可以说是礼仪规范式的舞蹈教材,西周根据不同年龄设定学习内容,循序渐进提高贵族子弟各方面的才能。
周代礼乐舞蹈与六代舞的历史进程是怎样的?
1、舞者手中所执的道具龠、翟、干、戚等,都有象征的意义,舞蹈的每一动态也都有具体的象征意义。 《六代舞》是周朝的“雅乐”,演出仪式隆重。
2、周代除去在归纳前人乐舞的基础上创建了《六代舞》等礼乐制度外,就已经制订了“采诗”制度,即采集民间诗歌、音乐、舞蹈之“风”。因为,周代的统治者已经注意到“诗风”“乐风”“舞风”里有民情和民声。
3、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作为礼乐的宫廷祭把舞蹈的礼规周王室的宫廷祭祀舞蹈除“六大舞”(既前述“六代舞”)外,还有“六小舞” 。
4、周代将这些乐舞用于礼仪祭祀。各种不同等级的人,用不同规模的乐舞,等级严明,不容僭越。同时又编制《六小舞》,用以教育国子(即贵族子弟,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可说是中国最古老的舞蹈教材。
5、周代的六代舞也是各族乐舞的集中和交流。西域乐舞的传入,约在秦汉之际,汉初宫中已有《于阗乐》。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传入《摩诃兜勒》之曲,协律都尉李延年因胡乐更造新声二十八解,在接受外来乐舞影响下,加以创造发展。
6、制礼作乐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乐舞的大整理,形成了周代祭祀乐舞《六代舞》。《六代舞》,又称《六乐》、《六舞》或《六大舞》,是周代统治者用于祭祀的六个乐舞。
舞蹈考研|六大舞、六小舞、蜡祭、雩祭、傩祭
“傩祭”其主要功利目的是驱逐疫鬼、廓清墓穴、洁净宅第。六代舞(六大舞)“六代舞”是周代最著名的正统乐舞作品的总称,内涵深厚,风格庄重,因而有时称“六大舞”。
在中国最初的巫术舞蹈有蜡祭、雩祭、傩祭、祀高襟。蜡祭,是祈祷农业丰收的舞蹈。雩祭是求雨之祭,远古社会闹旱灾时由女巫舞蹈求雨的祭祀活动。傩祭是年末岁终时进行的驱除疫病之鬼的巫术仪式。
夏商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纪功舞蹈主要有禹的乐舞《大夏》和汤的乐舞《大濩》。巫舞初况 夏商周三代,巫术祭祀活动频繁,主要类型有蜡祭、雩祭、傩祭中的舞蹈和巫舞。巫舞是巫术祭祀活动中的舞蹈,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周代古代舞蹈史到此结束了,以及周代人舞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