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朝名将,战功颇为显著,为何战死后却被削去官职?
其二,随着李勣的战功越来越多,李世民对他的猜忌也不断升级,而相比之下,太子李治性情软弱,李世民很担心自己死后李治无法控制李勣,甚至会招来祸患,所以便把李勣贬官,远远地外放出京城了。
消息传入京城,唐太宗既悲痛又愤怒,认为郭孝恪之死属于咎由自取,因为他的缘故,许多将士白白送命,所以下旨削去郭孝恪生前的所有官职,但念及他以前的功绩,还是将郭孝恪厚葬。
李勣,本来姓徐,名世绩,由李渊赐其李姓,后来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于是改名为李绩。他参加过李渊所率领的唐军,以后担当过右武侯大将军和并州都督,由于战功赫赫,被封为曹国公。
安史之乱时,受边令诚的诬告,被唐玄宗因出师不利被处斩。封常清的故事 早年经历 封常清是蒲州猗氏县人,他的外祖父因犯罪被流放到安西(治龟兹,今新疆库车)充军,担任胡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东)南门的守军。
和“三箭定天山”的白袍薛仁贵一样的英勇善战,在隋末聚众揭竿起义,之后又投奔李渊,张士贵在完成唐朝统一大业和边境扩张的戎马生涯中屡立战功,先后任右光禄大夫、右屯卫大将军等职。
郭孝恪:唐朝初年名将,征杀四方结局悲惨
贞观十八年,郭孝恪挑选精壮三千骑兵,杀向了焉耆,他采用夜袭战术俘虏了焉耆王龙突骑支。此次战役自发师到胜利仅用了21天,唐军大获全胜。
郭孝恪是唐朝初年的将领,长期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可惜的是他最终战死沙场了,而李世民因为他不听劝,还剥夺了他的官职,但还是可怜他,为他举哀。
在征讨龟兹国的时候,郭孝恪骄傲自大,不听从谋士的意见建议,将唐兵驻守在城外,受到了龟兹军队内外夹击,致使数十万唐兵被杀,自己也落了一个万箭穿心的结局。郭孝恪为人仗义,有谋略。
开国功臣誓死杀敌,不幸万箭穿心,为何唐太宗却说:活该?
曾经在北平府打擂台时连败群雄,后来他与北平府众人一起投到了唐军之中,屡建奇功的他成为了一位开国功臣,史大奈的女儿后来也嫁给了受罚的罗通,在凤凰山一战中他被飞刀斩杀身亡。
朱元璋猜忌功臣,尤其是胡蓝之狱,牵连人数众多朱元璋和刘邦一样,是草根出身,本身家族就没什么实力,也没什么震慑力,那些和他一起造反打天下的功臣,开国之后又难免骄奢淫逸,忘乎所以。
自古帝王最是无情,这个开国功臣就是郭孝恪,当时的情况其实也是因为他再军事上指导错误,导致被敌方反杀了回来,所以即使他誓死杀敌,被万箭穿心,唐太宗也认为是他自己的问题,所以才说他”活该“。
这就是给各位分享郭孝恪:唐朝初年名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隋唐郭孝恪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