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畲族的资料畲族的介绍
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708651人(2010年),分布在闽、浙、赣、粤、黔、皖、湘七省80多个县(市)内的部分山区,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他们自称“山哈”,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
畲族,作为中国较少人口的少数民族之一,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总人口为708,651人。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等省的80多个县市区,大部分居住在山区。畲族人民自称“山哈”,但这一称谓在古代史书中并未有所记载。
畲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畲族人自称山哈、瑶家、山瑶,90%以上的畲族人都居住在福建、浙江等省份的广大山区。关于“什么是畲族”的具体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往下阅读和了解。
畲族,现有人口70万余人。畲族人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省,畲族居住地多属江南丘陵地带。其先民是长河“武陵蛮”的一支,后来经多次迁徙,大约在13世纪、14世纪来到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的山区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畲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
畲族,一个在我国众多民族中独特的散居族群,他们以“山哈”自称。尽管这一名称并未见于史书记载,但在唐朝时,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通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直到南宋末年,史书上才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
畲族起源于什么时候啊
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余田)民”和“拳民”的族称,这标志着畲族的族称正式被记录下来。畲字的含义是“刀耕火种”,这种生产方式在当地广泛存在。解放后,为了更好地表达畲族人民耕种的土地性质,取“佘田的畲”作为族名,正式称为“畲族”。
全国只有一个畲族自治县,她位于浙南山区,景宁畲族源于唐永泰二年(766),从闽迁居浙西南时落户景宁,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因此,景宁又称为中国畲乡。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他们自称“山哈”。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
中国的畲族是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其起源和历史充满神秘色彩。据传,畲族起源于广东潮州凤凰山,且与瑶族或古代“越人”有渊源。早在公元7世纪,他们已在闽、粤、赣地区生活,那时被称为“蛮”或“峒蛮”。13世纪,;畲民;和;輋民;这两个名称首次出现在南宋文献中,分别指福建和广东的畲族。
畲族的文化和来历
畲族把自己民族的远古始祖盘古与汉族的传说“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喾和畲人迁到粤东潮嘉一带后的民族英雄“高皇(狗皇)”混为一谈。让人怀疑畲族与汉族也许其实本来就是一个民族,因为从他们的文化很多都可以看到这些特点。
关于畲族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的武陵蛮;另一种认为畲族是古代“越人”的后裔。另外还有广东凤凰山等其他几种起源说。早在7世纪初,畲族就已在闽、粤、赣一带生息、繁衍、劳动。隋唐时期,畲族先民主要生活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
畲族族源歧见很多,但概括起来有外来说和土著说两种。外来说者认为畲族源于汉晋时代的“长沙武陵蛮”。持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是“武陵蛮”和畲族有共同的盘瓠图腾信奉。土著说者认为畲族源于周代的“闽”人。“闽”是福建的土著,福建最早的主人,其遗裔就是今天的畲族。
畲族起源于广东潮州凤凰山,后迁至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在浙江,畲族主要分布在景宁、云和、遂昌、武义、龙游、衢县、平阳、瑞安、兰溪、泰顺、青田、文成、龙泉、庆元以及桐庐等县的山区和半山区。畲族生活与文化 畲族在山区森林中搭寮居住,从事狩猎、种山等艰辛劳动。
这就是给各位分享少数民族畲族的历史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畲族的民族文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