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代诗人刘秉忠的个人生平介绍哪里找啊?有朋友能告诉小弟吗?谢谢...
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作家。初名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曾祖于金朝时在邢州任职,因此移居邢州。蒙古王朝灭金后,刘秉忠出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不久就归隐武安山,后从浮屠禅师云海游,更名子聪。
刘秉忠的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1、在有元一代,汉人有这样尊贵荣誉的人,仅刘秉忠一人。人物评价刘秉忠精于周易,能知道前后事。据明朝首辅朱国桢岁著《涌幢小品》记载,明嘉靖年间,刘秉忠墓被盗,内有石刻写明:为盗者李淮。事情传到官府,盗墓者被捕,果然是李淮。
2、刘秉忠,蒙古帝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以其卓越的贡献被载入史册。他为蒙古改国号,设计并制定朝仪,是元大都,即现今北京城的奠基人。尽管官至高位,他始终保持简朴生活,斋居蔬食,心如止水,自号“藏春散人”,以诗书为伴,诗风洒脱闲淡,著有文集十卷。他年轻时好学不倦,八岁入学,才智过人。
3、刘秉忠(1216—1274)字仲晦,初名侃,拜官后更名秉忠。邢台人。出身官宦世家。17岁任邢台节度使令史,不久弃职为僧,法号子聪。经海云禅师推荐,成为忽必烈的顾问。至元元年(1264),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预中书省事。是元朝的开国功臣。今存小令12首。另有《刘秉忠诗文集》、《藏春乐府》传世。
明永乐时的少师姚广孝和元朝时的刘秉忠的生平事迹如何?
1、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国都大都城和陪都上都的营建。1251年当忽必烈受命主管漠南军国庶事时,将营帐移到金莲川(今滦河上游一带),并于1256年命刘秉忠在当地建立了一座新城,定名开平,后改为上都。1264年刘秉忠提出燕京(今北京)是辽金旧都,且地势要冲,建议迁都燕京。
2、那座九级的砖塔是元朝开国功臣怪僧刘秉忠师傅的墓塔,寺里还保留着刘秉忠写的赞文。 卢沟桥墓地 刘秉忠墓位于北京卢沟桥北不远处。明代姚广孝来到北平后就去拜谒了,而且先后去了两次,并作《春日谒刘太保墓作》以表敬佩之情。
3、刘秉忠是忽必烈的幕僚,姚广孝是朱棣的,这俩都是上位成功的王爷,主公比较像。另外,当年有人见了姚广孝认为这个和尚不一般,野心勃勃,有刘秉忠的本事。
4、在靖难之役中,姚广孝留守北平,他的策略帮助朱棣顺利攻占南京,他建议朱棣快速进军,避免城市防御。他还劝朱棣饶恕方孝孺,以保存读书人的种子。战后,他继续为朱棣出谋划策,直至朱棣登基。朱棣即位后,姚广孝先后被授予僧录司左善世和太子少师等官职,赐名广孝,并收郑和为弟子。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元代政治家刘秉忠生平简介到此结束了,以及元史刘秉忠传注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