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究竟有多惨烈?
和通泊之战一代雄主康熙帝病逝后,皇四子胤禛成为新任君主,也就是历史上雍正皇帝。
傅尔丹冒进的这场战役,叫和通泊之战,是发生在雍正九年的一场战役,此战让清八旗精锐尽失。尤其是京八旗,总共去了4800人,结果是4583人战死或被俘,称之全军覆没也不为过。此战也是十九世纪之前,清军所经历的最大失败,之后,京八旗确实是家家戴孝,朝野震动。
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究竟有多惨烈?准噶尔的噶尔丹策零继承了汗位后,屡次犯边。所以,在雍正七年,雍正决定对西北用兵。当时清廷定议出动北、西两路清军,堵御准噶尔军,而北路军统帅为靖边大将军傅尔丹。不过在北路军驻守阿尔泰的时候,准噶尔服软了,雍正帝命他暂缓进兵。
雍正九年的时候和通泊之战这场战役是非常惨烈的,当时的记载是大军德胜回到了北京,但是旗人居住的地方都是一片哭声,一条街有一半的人家都在披麻戴孝。这场战役是葛尔丹的首领噶尔丹策零和清朝之间的一场战役,双方进行开战,这场战役最终的结果就是双方都伤亡惨重。
惨烈程度堪比1652正南将军尼坎被击毙的形州战役。美国中亚史学家斯塔尔被认为是19世纪前清军最大的败仗。雍正九年,波尔丹在科布多请愿祝贺皇帝,皇帝批准了。9年5月,沃尔丹驻扎在科布岛。俊杰认为北路的清军彼此比清军少,于是决定攻击北路清兵。
和通泊之战的失利,因为伤亡的1万人几乎全部是满蒙八旗军队,彻底打破了“亚洲第一雄师”—京都八旗兵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显示出八旗兵早不如刚入关时的战力,实力已经大大削弱,变得徒有其名。 同时也是八旗兵自明朝万历二十一年与蒙古交战以来,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败仗,直接改变了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格局。
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最后结果是什么?
和通泊之战的影响 第一,和通泊之战的失利,让雍正苦心经营数年的,平定准噶尔帝国梦想彻底破灭,也让康熙时期的苦心经营付之东流,自此雍正一朝无力再平定准噶尔帝国,只能被动防守。
雍正九年的时候和通泊之战这场战役是非常惨烈的,当时的记载是大军德胜回到了北京,但是旗人居住的地方都是一片哭声,一条街有一半的人家都在披麻戴孝。这场战役是葛尔丹的首领噶尔丹策零和清朝之间的一场战役,双方进行开战,这场战役最终的结果就是双方都伤亡惨重。
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六月,清朝和准格尔军队在外蒙古科布多的和通泊会战。清军主力被歼,阵亡和被俘官兵共7226人,仅剩2000残兵败将逃回。清军统帅为傅尔丹,副都统以上的将领共18员,最后仅剩4人逃回,1人投降准格尔,其余13人战死或自杀。
雍正九年六月(1731年),在平定准噶尔的战斗中,清廷名将傅尔丹率领一万余名八旗兵在和通泊中伏,与准噶尔军队血战十昼夜。
清军最大的一次败仗,死伤七千人,究竟是什么战役让雍正胆战心寒?
这场战争就是清朝和准噶尔的战争中,雍正皇帝当政期间的和通泊之战。当时清王朝为了平定准葛尔部多次出兵,但在和通泊之战中中吃了大亏,也是这次大战后,清王朝改变了对准葛尔部的战略方针,开始使用怀柔手段。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和通泊之战清军损失多严重到此结束了,以及和通泊之战阵亡的将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