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我军不同历史时期的军帽
八角帽:土地革命时期,八角帽成为红军的象征,设计灵感源于苏联红军军服和列宁的八角帽。 八路军帽: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帽配以青天白日帽徽和臂章,成为我军的标志。 解放帽:解放战争后期,全军统一换发圆形短檐帽,佩戴“八一”红五星金属帽徽,被称为“解放帽”。
年,陆、空军士兵夏帽改为解放帽,海军官兵军夏帽不变,全军女军人仍佩戴无沿帽。1965年,全军取消军衔制,65式军服装备全军,解放帽成为统一军帽,不分军种、级别、性别。1974年,海军恢复55式的苏式水兵帽,全军陆、空军男干部、战士仍佩戴解放帽。
在中国军队的历史长河中,军帽不仅是军人形象的象征,更是每个时代军事风貌的见证。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探索我军不同时期的军帽变迁。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的八角帽象征着坚毅与决心,其独特的八角设计和红五星帽徽,犹如革命精神的烙印。
红军军服:军帽为5角帽配红星,领子有俩块红色领章。 八路、新四军军服:八路军为土黄色,新四军为灰色,没有领章,帽子上为青天白日帽徽,臂膀上写有新4军或八路军。
军帽军扣
军帽上的口子,我们通常称之为军扣,其主要用途是固定护布。并非所有的军帽都配置有扣子,部分军帽则会使用青天白日的帽徽进行装饰。军帽在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后,取代了北伐时期的圆筒形大盖帽,成为了部队的标准军帽。
关于八路军的军帽,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军帽上原本有两个扣子。这背后的含义,可能有几个方面。首先,这两个扣子可能是为了固定帽徽而设计的,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帽徽被替换成了更为简单的扣子。这样的设计无疑节省了材料,同时也体现了八路军在物资匮乏时期的务实态度。
八路军帽子上的两个扣子有什么意义?首先,当国军在1930年代以后开始借鉴德军的建军方式,不仅购买了克虏伯炮、毛瑟步枪、捷克轻机枪等装备,也引进了德式头盔和山地部队的山帽。这种山帽设计有前额的两个扣子,用于固定翻起来的护耳。关于这两个扣子替代帽徽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帽徽通常戴在两个扣子之上。
但这两种说法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法国的军帽上没有钮扣。两广部队早期有自己特色的军帽——一种介于大盖帽和圆筒帽之间的军便帽,样式很奇特,在归属中央政府后才被陆续淘汰。东北军、西北军及晋绥军因北方冬季寒冷,普遍采用防寒军帽,即有护耳的毛皮军帽。
这种帽子在我国装备了十几年了,抗战时期一直是这样的军帽。后来解放战争末期,很多部队都戴这种山帽。后来德军全装的M43野战帽也有两个扣子固定护耳。但是后期因为国家物资有限,现在国军的军帽是严重的消耗品,所以这个护耳已经不生产了,就是帽子边上剩下的一块布。
八路军军服的样式源自国民革命军,通过左臂佩戴的布臂章来区分。干部和战士的服装主要区别在于口袋的数量。 早期八路军戴的圆顶帽上带有小帽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帽徽被替换成了扣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帽的帽舌面上的有麦穗与没有麦穗有什么区别?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帽的帽舌面上有麦穗与没有麦穗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代表的军种不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帽的帽舌面上有麦穗,是因为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军种,其帽舌面上有麦穗代表陆军。
只有07式军装(包括武警警服)的大檐帽和女式卷檐帽上才有这圈帽饰,对于常服而言,军官/武警警官(少尉及少尉以上衔级)、文职干部、部队院校学员的帽子上才有帽饰,士官和义务兵一律没有。
关于军帽历史和军帽的历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