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衡发明了什么?
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为中国天清兄穗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答卜“木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尘汪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扩展资料:
早在公元132年,张衡就研发了世界上最早的震后测量仪器,名叫候风地动仪。据后汉书记载,仪器整体由铜制成呈圆形顶端凸起,直径大概有八尺,外围还用各种文字鸟兽图案来装饰,也很像当时的酒杯,仪器内有八个柱子,安装驱动机关,仪器外有八条含着铜珠的龙,位居八方,每条龙下都有蟾蜍地震发生后,相应方向的龙珠便坠落,被蟾蜍之口所接。
二、张衡发明了什么
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瑞轮荚、指南车、计里鼓车、独飞木雕、地形图。张衡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自小刻苦向学,16岁后曾离开家乡到外地游学。22岁时,张衡应南阳太守鲍德之请,做了主簿,掌管文书工作,从此步入仕途。58岁时被御薯桐外调任河间王刘政的国相。公元139年,张衡因病逝世,终年六十二岁。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手埋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誉为“木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张衡—镇坦—地动仪
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三、张衡发明了什么?
公元132年(阳嘉绝扒元年),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
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辩宏闹龙口所含铜珠即落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经过试验,与所设制,符合如神,自从有书籍记载以来,是没有过的。
曾经一龙机发,地不觉动,雒阳的学者都责怪不足信,几天之后,送信人来了,果然在陇西地发生地震,众人于是都服其神妙。自此之后,朝廷就令史官记载地动发生的地方。
关于地动仪的结构,流行的有两个版本:王振铎模型,即“都柱”是一个类似倒置酒瓶状的圆柱体,控制龙口的机关在“都柱”周围。这一种模型已被基本否定。
另一种模型由地震局冯携罩锐提出,即“都柱”是悬垂摆(见袁宏《后汉纪》),摆下方有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地震时,“都柱”拨动小球,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使龙口张开。
世界上地震频繁,但真正能用仪器来观测地震,在国外,是19世纪以后的事。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的地震仪之祖。虽然它的功能尚只限于测知震中的大概方位,但它却超越了世界科技的发展约1800年。
科学发明创造方面
在科学发明创造方面,张衡更是对中国和世界文化做出了极大贡献。中国的浑天仪,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起,开始了迅速的发展。西汉的耿寿昌发明了最早的浑天仪。公元125年左右张衡在耿寿昌、傅安和贾逵的基础上,加上地平环和子午环,制作成了完整的浑天仪。
李约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张衡是演示用浑仪的首创者,同时又成功地利用水力来运转浑仪(包括观测用)上的环圈,他用一种方法把演示和观测两者的效用结合起来了。自此以后,这两种浑仪的制用方法经过几百年都没有多少改变”。
他还创制成功了世界上最早的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亦名浑象)。根据《宋书·天文志》记载,该浑天仪至东晋犹存。张衡在公元132年制造了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非常科学和准确,史称“验之以事,合契若神”。此外张衡还制造了三轮自转车、指南车、自飞木雕等。